古人認為“氣生于天,味成于地”,于是總結出了藥材食物的四氣,它指的就是寒、涼、溫、熱四種性質。宋代一姓寇的醫生為了避免四氣的“氣”與香臭之“氣”的混淆,就把四氣改為了四性,今天一般都稱為四性。四性就是講這種藥材或者食物的性質是寒的還是涼的,是溫的還是熱的。比如綠豆的性質就是寒的,大麥的性質就是涼的,核桃的性質就是溫的,辣椒的性質就是熱的??偟膩碚f,寒涼屬于一類性質,溫熱屬于一類性質,這兩種性質截然相反,相互克制。而在“寒”與“涼”之間、“溫”與“熱”之間,它們只是程度有些不同,按照古人的說法,那就是“涼為寒之初,而寒為涼之極”,“溫為熱之初,熱為溫之極”。在中醫看來,要治療熱癥,就得使用寒涼的藥材;要治療寒癥,就得使用溫熱的藥材。
到了后來,在四性的基礎之上,又增加了一種平性,意思就是既不寒也不熱,既不涼也不溫,居于溫涼之間。一般來說,無論是寒涼的東西,還是溫熱的食物,都不宜長期地吃、經常地喝,如果攝入過多的話,不是產生小疾,就會生出大病。只有平性的食物才能供給人們長期食用,而不會使得身體產生毛病,還能對人的脾胃進行滋養補益。比如我們經常所吃的大米就是平性之物,能夠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。無論是體質寒涼之人,還是體質溫熱之人,平性食物都可以長期地食用。
每味藥不只是有氣還要考慮它的“味”,氣和味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藥物的作用,而具體的作用也是千差萬別,平時在飲食上也是一樣的道理。故在選擇食物之時,要論食物的味道,更要明了食物的性質,這樣才能更好地確保身體的健康。